新媒体代运营 http://www.tui1s.com/xinmeiti/ 如何既能仰望星空,也能俯瞰大地?如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真正深度融合?从布局建设之初,光明科学城就面对这些重大考题,孜孜以求寻找答案。科技启迪,拥抱光明,7月5日,第八届全球深商大会暨光明科学城大会在深圳召开,众多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等行业精英与会。19名科技界、产业界大咖围绕创新生态、科研经济、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主题进行精彩演讲,为光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和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指路引航。 与产业布局精准呼应的演讲议题背后,是光明科学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探索。深圳重点围绕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领域,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自2018年布局建设以来,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资源加速集聚,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并在全国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推广深圳经验47条。 借光明科学城大会的高规格举办,光明区向全世界发出了加速建设科研经济先行地的时代强音,诚邀全球创新、产业人才共赴光明科学城创想创新创业。 撰文:柳艳受访单位供图 科学赋能产业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碰撞 院士专家和企业家云集,科学与产业携手,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碰撞,光明科学城大会既闪耀着科学智慧的火花,探讨了产研创新的未来趋势。 在主题为《科研之城产业之城幸福之城美丽之城》的演讲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湘生分别带来精彩演讲。 樊建平从将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角度切入。他表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结合了政府与市场的力量,正在快速追赶国际最先进的创新中心,将建设成为大科学装置、研究机构、大学和产业园区交错发展的创新区域。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光明科学城建设有合成生物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深圳理工大学(筹)、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合成生物产业园等,打造了一个基于大设施实现“政产学研资”融合创新的“蝴蝶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成生物和脑科学产业的创新实践初步证明“蝴蝶模式”的有效性。 在《策源原始创新先行科研经济》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俞书宏,华大集团CEO尹烨分别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角度切入,探讨科研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俞书宏表示,材料与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长远的战略目标,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南方科技大学将与光明区政府共建光明高等研究院,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围绕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一流材料研发平台,加快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建设产学研高地,助力光明科学城建设。” 此外,还有其他重磅嘉宾分别围绕“科学家的企业精神企业家的科学精神”、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主题分享了精彩观点。 深厚制造业“家底”叠加原始创新动力加速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光明科学城大会上,一个个精心打磨的主题演讲议题,都与现实中光明、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遥相呼应。光明区坚持科学赋能产业,以应用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最前端催生前沿引领技术,支持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深圳实体经济的“蓄水池”,光明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近期,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一系列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政策,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意见》提出,要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引领;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意见》多处提及光明。事实上,包括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以及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正是光明近年来布局和发力的重点,且不少已初步形成集群效应。 目前,光明区正全力落实市“20+8”产业集群规划部署,重点布局超高清视频显示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发展合成生物等5个未来产业集群。按照《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光明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以上。 为了给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支撑,光明科学城布局了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科研机构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所研究型高校,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核心、创新源头。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大设施将于年内率先投入使用,“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算二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装置加速落地,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快速发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不断壮大。光明科学城陆续进驻的创新团队达150余支、院士团队20余支,高水平科研人员超过3000人,已初步成为大湾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高地。 在深圳加速从应用创新走向原始创新的新发展阶段,光明区深厚的制造业“家底”,叠加上光明科学城的原始创新动力,释放出强烈的“化学反应”,将从源头上解决“卡脖子”问题,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增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 科技创新成果从“科学殿堂”走向“人间烟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的内生要求。 光明区在科学与产业之间搭建起最近的桥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在成果高效转化过程中推动科研经济快速发展。 “我们要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大机遇。”在光明科学城大会上《科学家的企业精神企业家的科学精神》主题演讲环节,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商院芳谈到智能制造赋能合成生物时,发出如此感慨。 商院芳正是科学家、企业家两重角色于一身的典型代表。赛桥生物成立于2020年2月,已发展成为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仪器设备头部企业。 像赛桥生物这样抢抓光明科学城发展机遇的企业还有很多。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例,光明区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在合成生物领域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转化空间、赛事峰会等全要素集聚优势,出台全国首个、力度最大的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系列措施,已初步构建起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其打造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为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走出了一条新路。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82家,目前落户深圳的有46家,其中落户光明的有33家。预计“十四五”期间,光明将筹集改造超过25万平方米专业化产业园,集聚超过100家合成生物优质企业,实现“从0-1-10-100”的合成生物科学与产业生态布局。 为构建支持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光明区加快推进科学城立法工作,《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积极探索科研攻关机制,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大科学计划,承接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持续推进原始创新,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强科研机构与创新企业联动,通过“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模式进行攻关,解决企业发展技术难题,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织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及投资机构建立创新联合体,共同研发关键共性和前沿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为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快车道”,光明区建设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高校概念验证、企业中试验证为一体的成果转化集聚区;与深圳大学共建创新验证转化基地;围绕疫苗和免疫治疗、高端医疗元器件、锂电池关键材料等领域,打造七大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 接下来,光明区还将迭代更新科学城创新创业模式,围绕大科学装置集群,充分发挥原始创新的优势,陆续推出专项扶持政策,打造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发力,加快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创新、创造、创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源泉。 一个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光明科学城,敞开怀抱。一个后劲十足、宜居宜创的光明科学城,未来可期。汇聚每一朵创新创业的浪花,深圳光明正奋力奔赴新兴产业奔涌的时代大潮。 声音 打造“政产学研资” 融合创新的“蝴蝶模式” 光明科学城建设结合了政府与市场力量,正在快速追赶国际最先进的创新中心,将建设成为以大科学装置、研究机构、大学和产业园区交错发展的创新区域。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光明科学城建设有合成生物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深圳理工大学(筹)等、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合成生物产业园等,打造了一个基于大设施实现“政产学研资”融合创新的“蝴蝶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蝴蝶”的头是研究院,中间是大设施,“尾巴”就是楼上楼下综合体,同时与产业园区进行互动。合成生物和脑科学的创新实践初步证明“蝴蝶模式”的有效性。 我们在光明科学城建设了全球人数最多的合成生物和脑科学领域科研队伍。两大设施今年就要投入使用,加上实验室,会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在发展合成生物和脑科学领域最大的资源配置。我们将“政产学研资”力量结合在一起,正在申请国家生物融合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光明科学城科技产业一体设计、同步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樊建平 助力光明科学城 加快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工业制造,材料先行,新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长远的战略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光明区人民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开展强强联合,旨在为深圳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以及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建设培养高精尖科学与技术人才,配合开展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的组建与运营管理工作,建设产学研高地,支撑光明科学城的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在共建光明高等研究院中,我们将充分发挥与利用南方科技大学现有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助力光明科学城建设和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俞书宏 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 有重要影响力的实验室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为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第三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是十大省实验室之一,也称光明实验室,深圳大学为牵头建设单位。2019年11月14日,省实验室与光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验室将面向世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前沿理论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依托深圳地区的产业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聚集全球研究力量,开展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智能传感与精准医疗、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泛在感知与智慧城市四个方向的研究。 目前,全球迎来了崭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希望将光明实验室打造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全链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平台以及将来的成果转化平台,打造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重要实验室。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于非 探索新药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最优路径 深圳湾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关注疾病预测、药物开发、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技术等。通过IT+BT,基础原创性研究与转化研究相结合,打造全链条源头创新。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致力于弥合新药研发领域前沿科学发现和商业化之间的差距,搭建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的桥梁;关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感染免疫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建立研发管线;聚焦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 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阶段是新药转化的“死亡谷”,我们非常注重搭建转化平台。我们与医药产业链条中不同经济/研发实体合作,包括与光明区深度合作,建立多种转化模式,探索最优转化路径,促进新药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打造了新药研发的全链条系列平台。 ——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 人才、产业、应用三方融合非常利于企业 光明科学城有研究型大学,在合成生物领域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深圳抓住了合成生物这个新兴赛道,又有自动化装备、医疗器械方面的本土优势。这种从人才到底层产业链再到应用端的三方深度融合,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好。 ——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商院芳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