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4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热电视剧 https://www.5415.xyz 7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王鹏介绍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本版摘编发布会实录,以飨读者。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明显产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田玉龙: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按照中央确定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应对上半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有力扭转了工业经济指标一度下滑的势头,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呈现出恢复增长的态势,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第一,全力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和恢复增长。上半年工信部坚决贯彻中央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与各方加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有四个亮点。一是工业生产企稳回升非常明显。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在4月下滑至-2.9%后5月转负为正增长0.7%,6月加快回升至3.9%,走出了一个V字形的态势。二是制造业GDP占比大幅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出口带动作用持续增强。1—6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0.8%,其中,4月下降1.9%之后,5月、6月分别增长11.1%和15.1%。四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大增幅。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二季度增长7.4%,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2个百分点。 第二,着力畅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命脉。新一轮疫情暴发后,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受到较大影响,上半年我们采取有力举措,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民生,围绕防疫医疗物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物资等第一时间在全国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实施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动协调,通过推动链上关键节点企业复工复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系统解决超过5.4万个问题,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包括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在内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已实现平稳生产,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第三,产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成为推动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韧性的重要新动能。一是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新型显示、智能光伏、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二是组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进重大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三是编制重点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四是组织“三品”全国行活动,持续推进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以改善供给激发消费的活力和潜力。 第四,加力帮扶中小企业纾困企稳。中小企业发展是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任务。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中小企业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8万亿元。扎实开展中小企业服务、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等专项行动,加快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发展,今年努力培育30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不仅帮扶中小企业纾困企稳,还要助力中小企业“行稳致远”。总的来看,1—6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增速高于整体工业。 第五,大力推动信息通信业融合创新。加快发展信息通信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半年信息通信业发展平稳,电信业收入增长8.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预计保持两位数增长,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加快推进融合应用,5G全连接工厂建设进一步提速,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落地。实施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增进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祉。持续夯实网络安全基础,纵深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企业活力和发展实力,这充分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成效持续显现。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应对各种艰难挑战,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总体局面。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解难支持力度 ■《南方都市报》:当前一些受疫情严重冲击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请问,上半年工信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接下来还有哪些考虑? 田玉龙:中小企业一直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受疫情影响和各方面因素叠加,中小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稳岗返还标准的提升、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减免物业费房租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对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发挥了很大作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全国累计新增的退税减税降费和缓税缓费总额度约为2.58万亿元,受益主体是中小微企业。党中央、国务院实实在在给中小微企业减负,使他们能够在困境中缓过来。 工信部作为中小企业工作的综合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多措并举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推动出台和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工信部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4个方面10条具体措施着力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同时,认真抓好国务院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解难支持力度,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出力抓措施落实、政策落实,使中小微企业尽快得到实惠,有体验感和收获感。同时,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指导各地加快政策的落实,尽快惠及中小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尽快发展起来。 二是动员各方力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政策的落地关键在抓好服务,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两项行动,一个是“中小企业服务月”行动,另一个是“一起益企”服务行动,联合各地对中小企业开展政策服务,使这些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为中小微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使企业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总的来看,1—6月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组织政策宣贯、协调帮扶等各类活动,服务中小企业2000多万次,中小企业政策获得感和体验、收获感更明显。 三是着力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不仅要解决困难,还要促进长远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我们国家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动力源泉。工信部建立了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了“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上下游结合,使中小微企业能够尽快发展起来,使大中小企业能够融通发展、共同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开展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行动,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最近,工信部和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开展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和高等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加快成果转化,使中小企业创新的源泉更多、得到更多支撑。 四是扎实做好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通过开展防范化解拖欠账款的专项行动,目前集中化解了存量拖欠,同时严防新增拖欠,不断健全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各个省(区、市)都建立了受理中小企业拖欠投诉的相关渠道,使企业投诉更加方便,投诉能够及时处理。加强投诉受理转办、跟踪督促机制,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针对上面四个方面,工信部将继续深化、做实做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政策措施落地,动员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强宣传和服务。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好政策储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把纾困和培优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不断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加强权益保护,尽快使中小企业克服当前困难,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7% 电信业务收入增长8.3% ■《中国日报》: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的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然而,信息通信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成为上半年经济发展的亮点。请介绍信息通信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王鹏:今年上半年,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克服疫情冲击,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融合,实现信息通信业发展稳中向好。 一是新兴动能加速成长。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7%,电信业务收入增长8.3%,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成为电信业发展重要动力,上半年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1624亿元,同比增长36.3%,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9.9%,行业转型厚积薄发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从网络自身的建设来看,基础设施保持领先,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5G基站累计开通185.4万个,其中二季度新增基站近30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数量达到19个,网络时延和丢包率大幅下降。从服务支撑社会发展来看,融合应用赋能提速,5G和千兆光网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推广落地,5G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工业互联网在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深度拓展,打造了一大批车间级、企业级、集群级新标杆。 三是扩大内需释放潜力。从投资看,上半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1894亿元,同比增长24.6%,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高18.5个百分点,为疫情下通信制造业、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等创造更多新增量。从消费看,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20.2%,线上办公、网络直播、网上外卖、短视频等线上应用蓬勃发展,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升级。 四是数字惠民走深走实。主要体现为三个提升。用户服务感知提升,基础电信企业对“亲情网”等常用电信业务实现跨区域办理,33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建立人工客服热线,137家企业接入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信息无障碍能力提升,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452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并通过评测。用户权益保护水平提升,累计完成630万次APP检测,实现对我国主流应用商店在架APP的全覆盖,APP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快推进网络建设和融合创新应用,不断推动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畅通信息大动脉。深化5G共建共享,持续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继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力争全年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数超过200万个。二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一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实施5G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三是提升百姓获得感。深入实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升级工程,加强电信和互联网用户权益保护,进一步规范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经营行为,营造良好信息消费环境。四是扎好安全防护网。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健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融合领域安全管理体系,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加快发展。 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汽车产业强势反弹 ■澎湃新闻:当前,工业产销衔接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业企业也面临着一定困难。请问工信部对下阶段稳定工业经济还有哪些部署? 陶青:受国际国内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以来工业经济受到短暂冲击。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显效,5月以来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从行业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多数行业生产实现回升。41个大类行业中,上半年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9个行业增速达到两位数;5月和6月分别有33个和2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回升。二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4月短暂下降后,5月即恢复正增长,6月增速达到9.2%。特别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恢复更加明显,6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由上月下降7%转为大幅增长16.2%,有力拉动整体工业增长。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势不减。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工业,其中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转型升级的态势没有改变。四是部分能源原材料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煤炭行业增速超过两位数,钾肥产量增长9.4%。五是民生类产品保供有力有效。上半年酒、饮料和精制茶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食品、农副食品等行业生产增长平稳,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与此同时,由于产业发展周期和疫情冲击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企业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部分中下游行业面临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部分消费品行业恢复滞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下一步,工信部将聚焦困难行业企业,突出重点,分类施策,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加快提升稳产达产水平,加大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着力扩大工业投资消费需求,精准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恢复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持续巩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基础。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累计已超过3100个 ■《人民邮电》报: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请问上半年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取得了哪些进展,下半年又有哪些新的计划和举措? 王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今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第五个年头。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工信部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网络基础更加坚实。“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二季度新增700个,累计已超过310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显著提升,达到1.5亿次,二级节点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个重点行业。二是平台体系百花齐放。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超过150家,遴选出28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重点平台的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900万台,工业APP数量达28万余个。三是安全保障同步完善。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制度建设、技术手段、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四是融合赋能加速落地。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进产业基地、进产业园区、进重点企业持续提速,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下一步,工信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进一步分类指导的政策性举措,推动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发力:一是聚焦产业关键环节,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一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聚焦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创新应用、设备平台安全等关键领域,布局一批标杆项目,制订一批急需标准,推广一批标志性成果。二是聚焦转型重点领域,拓展行业应用。加快重点行业5G全连接工厂建设,促进5G由生产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加速拓展。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完善公共服务创新载体布局,加速规模化应用推广。分行业组织编制应用参考指南、安全防护指南,为广大企业提供指导。三是聚焦应用生态体系,加强供需对接。组织召开“5G﹢工业互联网”现场会,推动信息通信企业与工业企业共同打好“团体赛”。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度行系列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面向工业园区、县域经济落地扎根。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作用,多措并举深化产融合作、产教融合。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